生物醫藥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國際排名前20位的藥械企業當中,有18家已將中國區的研發或者生產總部設在上海,其中也包括了瑞士制藥巨頭諾華集團。
9月22日,第36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IBLAC)正式舉行,這是國際企業家們與上海市市長一年一度聚會。通過相約,國際企業家們借此了解上海,而上海也能向他們取經。
諾華集團董事會主席林浩德博士在2013年成為IBLAC咨詢委員會成員后,自此每年都堅持參加IBLAC,今年是他第十二年赴會。
作為IBLAC的老朋友,他不單純是參會,而是每年都會代表諾華,在IBLAC上提交相關政策建議書。如2023年,他提交的《強化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城市韌性和吸引力》政策建議書,曾被IBLAC評為優秀論文。
在這次IBAC上,林浩德又提交了題為《創新舉措構建“三高共管”生態系統,上海“拐點速度”提升人群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建議書。他建議,制定城市心血管疾病防治計劃,率先試點將血脂納入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助力上海成為全國心血管疾病防治創新政策最佳實踐和領導者;發揮上海分級診療優勢,依托各層級醫療機構打造“三高共管”從預防、篩查、診療到隨訪管理的完整通暢的創新慢病防治模式;充分利用上海先進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基礎,提升機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從監管、服務提供、藥品供應保障及醫療檢查等全鏈條實施“三高共管”;學習應用創新技術手段與機制,不斷提升健康教育、診療、管理的能力與效率。
“過去十余年里,我有幸作為IBLAC的一員,在啟發與知識并重的年度會議中參與了豐富的討論,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思想交流。感謝上海市政府長期致力于這一開放的對話平臺,IBLAC已成為上海引領創新與制定前瞻性政策的一個重要元素。作為一家全球醫藥健康企業的代表,推動創新對于我們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面對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新的醫療挑戰。”林浩德說,上海因其獨特的地位,擁有人才和技術優勢,能夠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這一變革、滿足居民的需求,并為上海在未來十年的成功奠定基礎。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十余年來,林浩德向上海提交的政策建議書中,如何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成為他建議的重點。
2018年,他在IBLAC上提出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醫療行業發展的建議。
2019年,他提交了《分析健康數據、應用創新技術,改善醫療健康結果,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政策建議書,建議增加對健康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運用數據和創新技術進行關鍵政策決策;平衡健康數據的實用性和安全性,擴大數據訪問權限,建立相關機制,在保障數據適當安全的情況下允許有資格的研究人員訪問健康數據;統一所有醫療機構在采集數據時的標準,推動研究進展,用科學研究推動上海的健康事業發展。
近年來,上海在利用健康數據方面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19年12月,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加強本市醫療衛生機構臨床研究 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促進上海醫學公共資源開放共享,建立市級醫療衛生機構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建立臨床數據向企業有序開放機制,進一步支撐臨床研究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本市臨床研究體系和能力建設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依托本市數據底座開展全市衛生健康數據融合平臺建設,與現有衛生健康系統共同構建本市衛生健康數據大平臺,實現醫療、醫保、醫藥數據業務聯動和鏈上管理。探索建立衛生健康創新實驗室,做好衛生健康數據分級分類,建立數據開放基本規則和數據流通機制,充分應用新興技術,構建新質生產力,助力臨床研究、政策制定,促進醫藥健康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林浩德說,展望未來,他相信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合作努力,正如IBLAC所展示的那樣,將有助于上海鞏固其國際創新中心的地位,推動上海的發展與進步,最重要的是也將改善上海及更廣泛地區人民的生活。
諾華以上海作為輻射點,多年來持續在中國市場加碼投資。林浩德本人也不遺余力,支持諾華在上海、在中國整個市場的發展,致力于提升中國市場創新藥物可及性。自1987年以來,諾華已有超過100款創新藥及新適應證在中國獲批。僅2024年至今,諾華已有4款新藥及新增適應證在中國獲批。自2017年以來,諾華有近40款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3年,共計近7300萬名中國患者受益于諾華創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