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吳淑馨
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也被稱作“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為消除碘缺乏危害,我國從1994年起就在全國范圍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時至今日,我們還需要補碘嗎?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參與能量代謝與維持調節體溫,還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碘進入我們的身體后會成為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原料,當我們身體長期缺碘時,造成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引發碘缺乏病的一系列表現,比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對于嬰幼兒,會影響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及骨骼發育,導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等;會影響孕婦的胎兒發育不良,流產、早產、死胎畸形等不良后果。
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除了食用碘鹽,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多吃海帶、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食物來補充碘。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但是,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疾病都需要補碘的。甲狀腺疾病有很多種,比如:甲亢、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甲狀腺癌等,像甲亢,甲狀腺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碘作為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過量的攝入碘,導致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增加,會加重病情,也特別容易引起甲狀腺復發,這時就必須要禁食含碘藥物跟食物;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也是必須要進行低碘飲食的,甲狀腺癌病人在進行碘131治療停用優甲樂期間也是要求禁碘飲食的。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發病呈上升趨勢,有人疑問這是補碘過度了嗎?國內外學者認為甲狀腺癌發生一方面與電離輻射、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精神壓力等多種因素改變有關;另一方面,群眾就診率和健康體檢率明顯上升,甲狀腺癌的檢出率高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總結來說,除了在高水碘地區,加碘食鹽貢獻了人群日常飲食中大部分的碘元素來源,如果不吃加碘食鹽,單純通過飲食難以滿足我們日常碘營養的需求量。因此,我們要科學補碘,保衛甲狀腺健康。